江源银线再添翼 银龙越岭奏强音——写在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投运之际
发布时间:2025-07-24 08:53来源:平台
雪山草地,银线飞架,攀越高原。
从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330千伏唐乃亥变电站向西南进发,两条330千伏输电线路宛若游龙,时而隔山相望、时而隐于云海,最终汇集于330千伏玉树变电站,共同谱写着连通光明玉树的能源乐章。
7月22日,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以下简称玉树二回工程)正式竣工投运,自此,玉树电网正式迈入大电网“双回路”供电时代。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服务涉藏地区发展的光明工程,更是实现农牧民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夙愿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
工程投运终结了玉树电网长链式单回线路供电的历史,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促进黄河上游地区网架结构优化,全面满足玉树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五五”清洁取暖规划的用电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左)与玉树第一回线路工程(右)在江源大地并肩前行。张朋摄
幸福变迁启新程
在玉树州称多县拉布乡兰达村,拥有百年历史的尕哇兰达百长碉楼前不断有游客驻足观赏。这里曾经是索南巴久的家,如今53岁的他已成为碉楼西南侧“兰达仓民宿”的负责人,由乡政府推动打造的这座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民宿配置了全套家电,游客入住的感受还是不错的。”说着话,民宿餐厅的午饭已经上桌了。
“前段时间镇子里来了很多电源车,全国各地的都有,后来才知道是玉树二回接入工程保电。国家电网的保障真是没得说,我们的用电几乎没受什么影响。”说起5月的那次保电“大会战”,索南巴久感慨地说。“现在工程建成了,我打算把厨房炊具都换成电气化设备,还想给民宿申请清洁取暖改造。”
随着玉树二回工程竣工投运,玉树电网网架更加坚强,不仅拥有了两条与青海主网相连的330千伏线路,110千伏线路全面覆盖玉树一市五县,35千伏及以下线路延伸至179个行政村,供电服务人口达到38.5万,实现了玉树州各族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回溯玉树电网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玉树地震前,当地用电主要依靠小水电支撑,居民们深陷“夏供一天停一天,冬供一天停两天”的严重缺电困局。“那些岁月里,停电是家常便饭,电压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家家户户都备着调压器。”索南巴久的青年时代,正是玉树电力艰难前行的时期,“电时有时无,那时候的孩子们都得在天黑之前把作业写完,他们不懂什么是‘大网电’,却渴望着一个明亮的学习环境。”
据索南巴久回忆,从玉树灾后重建开始,到2013年首条连接大电网的玉树一回线路工程建成,玉树孤网运行和长期缺电就成为了历史。之后,当地配电网不断改造升级,群众用电也越来越稳定。
对于同时身兼兰达村小学校长的索南巴久而言,感触最深的是大电网进入后孩子们的转变。“孩子们不仅用上了‘长明电’,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是打开了他们看世界的‘窗口’,网上的新鲜事没有他们不知道的,每天讨论的话题都不同。”
如今,充足电力的加持,让兰达村焕然一新,新楼林立、家电普及,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兰达村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我还计划给民宿加盖二楼,扩大经营。”索南巴久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银线轻抚三江源
玉树二回工程沿线海拔在3200米到5000米的云端,全线507.5千米有近400千米的线路悬在海拔4000米的雪线之上,途经的是地球上最敏感、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每一基铁塔的选址、每一寸土地的扰动,都牵动着高原上的生态。
“工程有81基铁塔要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如何找到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这个很难。”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建设部技术管理(项目)处处长王兴谦说。最终经过青海省委省政府、省林草局的积极协调,在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单个保护区的功能区划进行了科学调整,才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工和建设。
工程建设秉持绿色施工理念,以“一基塔、一设计”的原则,为每一座铁塔量身定制环保施工方案。聘请专家对开挖区域表土植被进行异地养护,完工后再补种同种类草籽,并派专人维护,力争三年内达到原地貌“修新如旧”的目标。不仅如此,施工中还运用索道、骡马、重载无人机运送物资,用棕垫和钢板敷设临时道路,最大化减少对原地貌的扰动。
“玉树二回工程可以说是我参与过的环保要求最高的电网工程项目之一。”已经从事电网建设工作10余年,征战过750千伏郭隆输变电工程、330千伏彩云输变电工程等多项省内重点工程建设的张辉,担任该工程的业主项目部经理。据他介绍,工程的挑战远不止于此。
高寒缺氧、天气多变,工程施工的最好季节只有每年的6月-10月,建设者们要在短暂的有效施工期内合理安排作业,抢抓施工节点,除了科学调配人员、设备、物资之外,建设者们创新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来提高施工效率、解决施工难题。
工程施工中首次采用无人机张力放线、无跨越架封网等技术,在135米宽的通天河河面上完成了跨越施工;利用悬浮抱杆分解组塔和内(外)拉线抱杆技术,全面应对高海拔组塔难题,解决了在崇山峻岭之上组立铁塔时临时拉线距离过大问题,提升了特殊地形地貌组塔施工的安全性和铁塔结构的稳定性。
常年冻土也是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之一,全线处于冻土地段的线路长度366千米,涉及810基铁塔。“机械上不去的地方,就是人力的战场,一锹一镐,全凭双手。遇上冻土层,那真是硬碰硬的较量。”对于5标段项目经理肖勇平来说,这段经历为他的职业生涯烙下了深刻的烙印。
也正是秉持着这种“逢山不开路、遇水不架桥”的绿色环保施工理念,建设者们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以最原始、最艰苦和极具创新性的施工方法,在建设电网的同时悉心呵护自然生态,为高原绿色长廊增添了一条银色缎带。
电暖江源惠万家
历时近两年、12000余名建设者合力奋战,这条挺立于高原的绿色能源长廊终于如期贯通投运。
“玉树二回工程的投运,为玉树地区逐步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将显著提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有助于玉树州进一步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支撑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玉树州发改委能源科科长才旺优加说,电网建设的升级,推动了玉树州整体跨越式发展,不仅支撑了城市亮化、旅游业等既有产业发展,更为玉树地区招商引资增加了筹码。
玉树地区供暖季长达8个月,州内清洁取暖改造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实施。玉树二回工程如期建成投运,让玉树州人民医院总务处主任尕玛谢拉对医院的清洁取暖改造进度充满信心,“我们正在推进将10台燃煤锅炉改造为12台电锅炉,今年入冬后,再不用为冬季储煤发愁了!”
7月22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在玉树市腾翔工贸有限公司主动咨询生产用电需求。王国栋摄
玉树地处三江源地区,注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依靠重工业。玉树二回工程开工的同一年,玉树市综合产业创业物流园建成投运。园区负责人安金华凭借着“玉树即将实现‘双回路’供电”的“金字招牌”,首批招商引资就为园区吸引22家企业入驻。“园区的牛羊肉和副食品都远销拉萨和昌都了。现在一期70家企业已经全部签约。如今玉树二回工程已经投运,对于园区二期招商,我的底气更足了!”安金华对园区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怀。
同样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还有玉树市扎西科街道甘达村国营牧场的厂长安卡文索,“牛羊饲养车间都配备了恒温控制和温水系统。下一步,我们还要引进新的饲料加工设备,自产有机饲料。”
对于称多县珍秦镇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糌粑加工厂的负责人尼松来说,玉树二回工程的投运,意义又不一样,“加工厂11名员工全部都是脱贫户。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扩大生产,力争让更多的人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如今,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正携带着澎湃的电流,为玉树的崭新未来注入不竭动力,那些蜿蜒于高原之上的输电线路,就像一条条银色的大动脉,把国家电网“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和“为百姓供好电”的实在承诺,融进这片土地的发展里,书写着高原人民更加精彩的幸福新故事。